看过永和九年
评分
本场演员:
我七岁开始临帖,临的是欧阳询的《九成宫碑》。 那时候,书法老师痴迷于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讲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,讲「点如高峰坠石」,讲左无悬针,而那时的我连字都认不全。二十年多过去了,我还能回忆起那间教室吱嘎作响的木桌椅,老师蘸水示范的破旧黑板,和无论开窗通风多久都散不去的墨香。「九」字是我短短七年习字生涯里写得最多的汉字,「永字八法」是我连笔都握不住时就记下的口诀,「永和九年」四个字,永远是我拿起任意一支不熟悉的笔时下意识写出来的字。可哪怕高中时反复背诵这篇文章,我都从没有书写过全文,直到今年过年回家,我才第一次完整临摹这篇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集序》,我终于从「永和九年」四个字,写到了「亦将有感于斯文」。我对这篇文章,或者说这篇字帖,有很深情怀。 整部作品从永和九年那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集会开始,暮春之初,大概也是今天这样的天气,文人墨客汇聚于会稽山阴,茂林修竹掩映着流觞曲水,笔墨饮酒为乐。王羲之和朋友,和鹅,和卫夫人,和笔墨,每一幕都充满魏晋时期流畅柔美的恣意和快活。北伐战争时期,他对此战持反对态度,直到战败,匆匆退出官场。时间横跨数百年,唐太宗李世民苦寻王羲之真迹,日夜临摹,直到将此帖真迹陪葬,摹本流芳百世。
上海
评论